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3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国殇日专题:南京大屠杀时,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国殇日专题:
南京大屠杀时,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殇日。超过30万中国人在1937年12月13日惨遭蹂躏屠杀。关于那段黑暗的、惨绝人寰的、骇人听闻的、令人发指的、人神共愤的、罄竹难书的历史,我们已经听到了太多。
我也听到过很多人在问同一个问题,当时日军进城总共也就6万多人,为何有超过30万中国人被屠杀?难道不会反抗吗?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4

1.是因为日军的强大和中国人的奴性吗?日军强大吗?需要承认,当时的日军的确是比国军要强大好多个数量级。不论是组织程度、单兵素质、武器装备,全部碾压国军。然而当时的南京保卫战时期,国军可能想不到日军也基本上组织度和士气都已经下滑的很厉害,而不是当时淞沪会战的样子了。只不过国军先垮了。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4

日军的确强大,但远不是武装到牙齿,远不是打不死的小强,远不是无法战胜的。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5

中国人的奴性在作怪吗?是因为中国人的奴性吗?很多人愿意归结到中国人的奴性上面。中国人下跪了2000多年,习惯了被统治,被奴役的生活,对于日军,中国人会认为这只不过是搜刮民脂民膏的军阀而已,钱财被拿去,好歹留条命就行。然而事实上他们面对的却是惨无人道的日军。但是要看到没有用20年,同样的中国人却和暴揍了日军的美军在战场上死磕。难道2000年的奴性用了不到20年就荡然无存了?是不是不符合逻辑?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6

2.那是因为什么没有反抗?首先必须要说明一点,当时并非完全没有反抗,是有反抗的,只不过反抗的力量微弱,最后基本上无一幸免。侥幸心理是没有反抗的开始人都有侥幸心理,无法回避。可以知道,在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发生的战争是非常多的,不过大多数都是内部的军阀混战,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是在江南一带,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屠杀,相对富庶的环境,即使是军阀战争,这里更多是为了钱。所以,当时就会有这种侥幸心理存在,即日本人不过也是要钱。其次,当真的被有组织的带走的时候,也许当时的百姓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是在日军进城出现了杀人现象后,也许百姓会认为,此时的逃跑被抓住必死,反抗也一定会死,如果被带走,说不定就是苦役,能留下一条命。直到被拉到屠杀地点后,当机枪响起当刺刀冲过来的时候,当地的百姓很多是想不到的。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6

最后,侥幸心理带来的个人极度理性,最终变成了集体的惨剧。侥幸使得人们认为,听话就会没事,因为有人反抗的话,第一个冲出去的必然是先烈,而后面的则是先驱。后面的能留一条命,但是第一个肯定是躺下了。也许这种等待是一种求生的本能,无人反抗的等待最后亮起来的不是反抗的光辉,而是日军机枪的火舌。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7

丧失组织是无法反抗的原因单纯说侥幸心理,是站不住脚的,最核心的是因为已经没有组织了。个人英雄主义也许会随着小说和电影的演绎被神化,然而,真正强大的力量其实是组织。反抗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组织,而不是个人。一个人再强大,也绝对无法力挽狂澜,但是一个组织是可能翻天的。前面有人说是因为中国人的奴性导致了反抗的不存在。那么菲律宾的巴丹死亡行军呢?美军当时的强大恐怕无人否认,然而面对比自己矮一头的日本人,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举手投降。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7

那么二战时期苏德战场中的基辅会战呢?没人否认俄国是“战斗民族”吧?这个出生在寒冷地区的民族不论今天如何戏谑他们是“战斗民族”,但是他们的韧性是无法否认的,然而基辅会战中16万人伤亡,45万人被俘。整个西南方面军全部被德军干掉,这么多的俘虏为什么最后都去了战俘营而不是反抗?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7

我们都会在各种历史乃至于电影电视剧里面对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有所耳闻,那是失败后的自裁,宁可自杀也不当俘虏的荣誉感。但是就真的没有被俘的日军么?初期被俘的日军的确是不多,但是后期被苏联红军俘虏的日军也是几万人几万人地往西伯利亚战俘营运输。当时的苏联红军也是个位数的士兵押解着几十个乃至于几百个日军,路上的打骂和枪杀也是时有发生。甚至,有个为了表现俄国人的“虎”的段子:某地的战俘营只能放下200人,但是押解了400个日军战俘,怎么办,他们也不愿意再去把这200个人押解过去了,于是“战斗民族”俄国人选择了就地枪杀,直接把多出来的战俘突突了。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8

那么当时的南京城内呢?南京城里面的士兵警察放下了枪,最高指挥官唐生智直接跑了,能跑的人都跑了,甚至有的将领化妆跑了。将领都不在了,放下武器的士兵全部被抓了起来,虽说这些人“拿起枪就是兵”,但是“兵”的前提并不是武器,而是组织。失去了组织的领导,统一的规划,不论是美国人、俄国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会使得反抗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组织的意义巨大吗?十分巨大。试想一下:- 当时井冈山的共产党军队只有多少人?也就是700多人。- 长征后多少人?也就是3万多人。- 解放战争的共产党军队多少人?130万人。而这个军队面对的却一直都是数倍于自己的军队,一直面对的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对手,但为何能够出现如此的战绩?——正是因为组织的原因,才出现了1+1>2的效果。数量的多少是组织力量的标准之一,但组织是灵魂,失去了组织,那么再多的人甚至都不如羊群,而是一垛垛的木头一样听话。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9

并不是人多就是军队,并不是水泥、砖头就是房子。一个组织里面的每一个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的时候,那么这个组织就是积极的,反之,群体完成一个任务但是没有领导,没有责任落实,那么就是人人都可以逃脱。在南京城内,群龙无首,谁也不知道谁是什么身份,没有了领导,没有了组织,抗争就会显得非常无力了...勇气无存是无法反抗的基础勇气重要吗?太重要了。《六韬》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去通商,而是为了联系被匈奴欺压的大月氏,然而当时的大月氏已经被匈奴的进攻吓破了胆,拒绝了西汉的要求。同样的,当时的南京城里面笼罩的就是这么一种绝望的感觉,群体性的恐惧感会犹如瘟疫一样扩散,而且速度极快,这种恐惧把人的勇气全部压制住了,求生、苟且求生成为了唯一的目的。被吓破了胆的军队是毫无战斗力可言的,而对于群众,吓破了胆的群众更是不论人数多少,都只敢把双手举向天空,哪怕对面仅仅只有两个日本人...培根说:“Nothingis fear but fear.”(除了恐惧本身之外,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然而,当恐惧全面压制住自己的时候,当恐惧疯狂扩散的时候,那种感觉是致命的...3.账还没清因此,没有必要把这个归结为民族性问题。这是一个人性问题,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是一个客观的问题。南京大屠杀的账,还远远没有清。历史可以宽容,但不容忘却。日本政府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矢口否认,日本APA酒店对于其罪行的否认,都是他们延续到今日的罪行。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49

然而历史并不会因为矢口否认而不存在,仇恨也不会因为矢口否认而消失。这笔账我们会记得,我们不愿意播撒仇恨,我们不愿意战争,但是我们需要正义,我们需要一个道歉,我们需要说法。如果不会主动道歉,也许仇恨会因为日本人的不道歉而延续,甚至是我们不需要道歉而再去给你们制造一个血仇。中国人民的宽容是留给值得宽容的人的。不论国民党粉如何说,放弃南京命令是国军下达的,而今天给那些冤魂伸张正义,讨要说法的是共产党,而不是龟缩在台湾地区的国民党。日常黑国民党,对不起,国民党太窝囊了。

灰灰太狼1 发表于 2017-12-13 20:50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清风柔月 发表于 2017-12-14 15:48

以前的中国人讲究明哲保身,只求自保,结果是连家人一起被虐杀!

周哥 发表于 2017-12-14 16:31

当时投降时想的是人活着就好,如果早知道投降是这待遇,我想人人都愿意拼到最后。最要命的是没有组织了,人心散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国殇日专题:南京大屠杀时,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